close
作者/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整輯/黃慧玫 圖片設計/Kato
這些,不單只是理性上的認同,更是情感面被催化的結果。
如果沒有讓人「感動」,其實,很難做些什麼。
那些善於掌控群眾的人,是因為先掌握了大家的情緒,不管是透過語言、音樂,還是斬雞頭開支票的戲碼。
有時,我們自以為很理智,想了很多才做了決定,殊不知可能只是依附我們的情緒在思考。
自從丹尼爾.高曼所著「EQ」一書揭櫫了情緒的真相,越來越多人明白管理情緒的重要,因為會影響人生成就的決定因子,不在智能的運用,而是情緒的管理。
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是什麼?
知道自己「有情緒」,而且在「有情緒」時,先別急著做大決定。
在情緒很亢奮的時候做決定,譬如面對天花亂墜之詞而掏出大筆金錢,就是太衝動了;而在情緒很低落的時候做決定,譬如難過憂鬱到走上絕路,可能結果讓人惋惜。
想做自己的主人嗎?先做自己情緒的主人-「有情緒」時,先別急著做大決定。
【延伸閱讀】
安眠藥上癮?精神科醫師建議,找回清醒該這樣做
憂鬱症只是因為「想太多嗎?」醫生說:真的不是!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83%85%E7%B7%92%E7%84%A1%E6%B3%95%E6%8E%A7%E5%88%B6-%E5%B0%88%E7%A7%91%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